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江苏: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启新征程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杨旋 发布时间 2019-08-26

图为锡溧漕河。本报记者  王旭雁  供图   

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之间生产岸线正在全部退出,打造35公里的“南京外滩”;扬州始终坚守瘦西湖景区“看不见任何现代建筑”的天际线,5年时间建成350多个公园,整个城市变成一个“瘦西湖大景区”;南通在沿江治理生态修复后,狼山重新恢复秀丽巍峨……一个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故事正在江苏大地传唱。8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江苏实践”发布会。会上,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介绍了江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生态环境事关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内容和标杆。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6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13个设区市均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全省经济总量与2013年相比,由5.9万亿元增加到9.26万亿元、增长了56.9%,同时PM2.5平均浓度由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8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4.2%。今年上半年,江苏省经济继续保持了6.5%的中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下一步,江苏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重点在4个方面发力。

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太湖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六个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着力加强沿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重点是优化沿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大幅度降低生产性岸线开发使用强度,把更多岸线资源还给母亲河、留给老百姓。通过空间布局调整和沿江整治,每年在长江沿岸造林绿化5000亩以上,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2025年基本建成岸绿景美、绵延千里的沿江美丽生态带。

三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一方面,按照调高、调优、调绿的要求,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着力培育发展绿色产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按照全省各区域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解决“重化围江”等突出问题。

四是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生态红线保护及转移支付制度、水环境“双向”补偿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加大环境损害公益诉讼力度,进一步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保障。

独家稿件声明

本网站内容中注明来源为“中国自然资源报”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自然资源报”。转载本报稿件需经本报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