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防治地灾应多管齐下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 2016-05-31

       福建省从4月起进入汛期,受暴雨影响,多地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如何在接下来的汛期中,尤其是面临台风带来暴雨之时,有效防治地质灾害,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减灾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国土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柳侃。

记者:福建省有怎样的地质地貌特点?请介绍一下地质灾害现状和分布情况。

柳侃:福建省丘陵连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丘陵地区面积达10.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的87%,属典型的沿海山地丘陵地区。境内地质构造发育,岩体风化强烈,且台风暴雨多,常引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山区居民房屋建造、公路开挖、水电建设、矿山开采等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严重,地质灾害频次及危害度居高不下。尤其是近年来福建省境内局部地区罕见短历时强降雨导致突发、群发地质灾害现象加剧,造成严重灾难后果凸显。

       据统计,全省现有1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地面塌陷多发育于闽西南岩溶地区、局部矿采区,威胁人数高达20多万,其中威胁50人以上的村居地质灾害隐患点超过500处。

记者:这些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有哪些?

柳侃:福建省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形地质条件控制,与地形关系密切,易受强降雨和工程活动诱发。一是在孕灾地形上,易发生在坡度20度以上斜坡;二是在发灾时间上,易发于5~6月强降雨期和7~9月台风暴雨期;三是在成灾部位上,易发在房前屋后削坡、种植经济林,顺坡弃土、沟口等区段。

       福建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特点主要有5个方面特点,一是在山区普遍发育,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二是物质组成以土质为主,占92%,岩质及岩土混合质占8%,且规模以小型为主;三是以暴雨诱因为主,多数发生在汛期持续强降雨或台风暴雨过程,具群发性及灾害链等特征;四是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五是突发性强、危险性高、危害性大,在台风暴雨集中和连续降雨异常的年份,尤为突出。

记者:面对福建省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您有什么对策建议?

柳侃:关键要做到未雨绸缪,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防治:

一是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针对数量多、规模小的地质灾害特点,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年度防治预案为基础,完善应急转移预案,落实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响应和巡查监测转移避险责任,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基层地质灾害应急装备建设,提高群测群防水平。

二是实施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降险处理“并驾齐驱”。对贫困偏远山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结合造福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施搬迁重建。对城乡建设规划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统筹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需求,实施工程治理。对危险性、危害性较小的小规模地质灾害点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可实施简易工程治理,降低成灾风险。

三是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包括加强地质灾害成因机理、防灾减灾组合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现防治技术研究成果积极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快完成地质灾害补充详细调查,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与防治措施;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的精细化水平,同步提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和气象精细化预报水平,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形成群专结合、配置优化的监测网络及省市县联动、精细到乡镇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

记者:近日国家防总提出当前要做好中小水库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这方面您有何建议?

柳侃:进入汛期后,必须加强对中小水库流域流量监测和坝基稳定性监测,加强对周边区域可能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分析研判,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于在建工程,要加强在建工地施工现场以及临时设施的所在区域岩土体和水体的经常性监测,将处于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风险区域内各类设施迁移到安全区域。必要时,可邀请地质灾害防治专家进行现场“会诊”排查隐患。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