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昔日矿山废弃地 今夕网红打卡地 ——太原市矿山生态修复小记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 邢云鹏 发布时间 2020-07-09

开栏语:

       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而矿山生态修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即日起本报开设“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展示”栏目,旨在总结推广矿山生态修复先进模式、经验,查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寻对策和建议,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7月1日,太原东山旅游公路正式通车,与一年前建成的太原西山旅游公路完成“手拉手”。至此,太原“网红”公路东西山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最美公路”。也许没有人想到,太原东西两山,曾经矿山遍布,是太原资源型城市的象征,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也因为滥采乱挖,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山体千疮百孔,“抬头难见日,低头见煤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到处是灰山黑水,被称为污染重地。从昔日矿山废弃地到今夕网红打卡地,太原市经历的是一场矿山生态修复的历程。

痛心:千疮百孔的矿山废弃地

       太原市资源蕴藏丰富,含煤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近1/5,是全国著名的“煤海”之一,最多达到1200多个小煤矿。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原市几乎所有传统产业都是围绕煤炭展开的,煤-焦-钢铁,煤-电-铝,煤-煤化工等。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太原经济高速发展,为全省、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带来了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等问题。

       西山脚下的太原市河西地区,多年来,由于无节制开采煤炭、石膏、石灰岩、地热水等地下资源,造成土地裂缝、山体滑波、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等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其中,万柏林区更是西山污染的重灾区。该区国土面积304.8平方公里,而涉煤面积则达258.4平方公里。这里除了全国著名的国有大矿——西山煤矿总公司外,2002年前还有2197个大大小小非法的煤矿、窝洞、窝点。由于采煤历史悠久,加之近20年的掠夺性开采,西山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采矿区内地面沉陷及裂缝、山体滑坡、泥石流、煤炭自燃等多种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也严重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

       西山是这样,太原东山也深受采矿影响,环境破坏严重。东山地区迎泽区郝庄镇小山沟村,上世纪80年代起,村里办起了煤矿、石料厂,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得到丰厚回馈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山脊山梁满目疮痍,运煤、运石料的大车行驶在土路上,矿灰尘土漫天飞扬,日积月累撒落的煤面子足足有一尺厚。更让人心痛的是,挖煤采矿屡有事故发生,血淋淋的教训成为小山沟人挥之不去的噩梦。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成了当地政府最头疼的事,而糟糕的环境也让这里的居民苦不堪言。

转变:久久为功修复矿山生态

       治沉疴须下猛药。太原市坚持造林绿化与生态修复并举、环境治理与矿产资源整合同步,开始为一座座荒山、矿山、垃圾山披上绿装。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产业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状况,太原市积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对矿山企业进行整合。2019年底,全市煤矿已经压减到了58座,非煤矿山企业压减到了68座。

       2009年,太原西山地区综合整治规划出炉。该规划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打造省城最佳宜居区”,并提出西山地区发展的绿色、活力、和谐、人文的四大目标。太原绘就了诱人的蓝图:争取一年发生变化,3年初见成效,5年大变样,把西山地区建设成为生态环保、绿色宜居、人地和谐、山川秀美的新区域。

       地处西山地区的万柏林区全力打击私挖乱采行为,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努力下,2010年太原市成功申报了以白家庄矿为中心,占地约3.1平方公里的西山矿山公园,使废弃煤矿成为集井下参观、现代煤矿发展、日伪遗址恢复等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煤矿工业发展旅游基地,成为山西省矿业城市绿色发展的一个样板。此外,西山地区的尖草坪区积极开展生态恢复治理,西山地区的晋源区也积极进行蒙山地区地质环境治理。

       西山矿山治理开始了,太原东山地区也积极行动。2004年,迎泽区小山沟村关闭了村里的矿产企业。由于以前大规模地开山采石,山体上到处是裸露的剖面,石渣堆积,形成了一座座山包,因此采取愚公移山的办法,然后填土覆盖,再植树种草。有的剖面则因地制宜,开发为游乐设施的滑道,经过三年多的治理,山体上400多亩裸露的剖面不见了。

       为彻底改变太原东西山生态面貌,补上生态环境薄弱这一课,2008年12月,太原市政府以市长令出台了《太原东西山林地林木认养办法》,明确规定东西山林地权属明晰后,认养主体按规定标准投资完成所认养林地80%绿化建设任务后,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利用林地林木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经营项目,以林养林,认养期为70年,给认养人吃定心丸。2011年,太原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山城郊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将市场机制引入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大企业、大集团和有志于生态建设的单位,以建设城郊森林公园为抓手,参与东西山绿化建设。各级政府与单位签订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框架协议,本着先绿化后开发的原则,在确保绿化面积不低于公园可绿化面积80%的前提下,对其余不高于20%的可绿化面积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和适度开发。

成效:“锦绣太原城”盛景逐步呈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全市的重中之重来布局、谋划和投入,2010年以来累计达387亿元的生态建设、国土绿化投入,真正使绿色成了这座北方工业城市的底色。太原市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建生态”和“山上治本、身边增绿、造管并重、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了太原市城六区由生态林业向景观林业发展转变,从而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8年,太原入选中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身处资源转型进程之中,太原持续推动生态修复,谋求城市发展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让绿色成为太原的底色。

        此外,通过开展植树造林、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太原市东西山实现了矿区生态由“粗”“黑”“重”向绿色发展的华丽转身。昔日污染严重的太原东西山地区从重工业基地变成了如今的“网红”生态文化旅游带。2019年,太原市完成营造林19.18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3.38%、38.3%和12.78平方米,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太原市不仅是一个生态目标,更是430万太原市民可触摸、能享受到的红花绿叶、新鲜空气和伴随而来的身心舒畅和真实的幸福。未来,太原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对人民的美好祝愿,“锦绣太原城”盛景正在一步步走来。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