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模式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11月5日,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有关负责人就近期印发的《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第一批)》(以下简称《案例》)介绍有关情况,并就政策思路、主要问题、下一步举措等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
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领域,在相关领域也有一些实践。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主要基于哪些考虑?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自然资源是人类依存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必然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甚至破坏。长期以来,由于受高强度国土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采以及海域开发利用等影响,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历史欠账多、修复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矛盾非常突出。
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自然资源部的重要职责,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些年,中央财政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蓝色海湾建设等工程中投入了一定资金,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面对量大面广的生态问题,还存在资金缺口。一方面政府财力投入有限,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这些对生态保护修复构成了现实的瓶颈制约。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切实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低,产业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迫切需要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以增强市场信心和预期,培育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发展生态产业。同时,既要发挥生态的服务功能,又要体现生态的经济价值,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的途径,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问:印发《案例》,在矿山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海洋生态修复方面,已有相应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政策和实践。请介绍一下政策的落实情况。
答: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求,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市场化机制建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2019年以来,陆续出台了《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支持政策,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目前,各地正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河北、辽宁、江西、甘肃、陕西、贵州、重庆和云南8省(市)也出台了有关实施细则,支持社会资本以参与、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模式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相关试点工作正在积极组织推进中。相信这项工作正式展开后,通过资源挖潜、激活土地等产权权益、优化空间布局等政策措施,将为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更大空间。
近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要贯彻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研究开展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探索建立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推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的具体政策。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形成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多种模式,比如:山东威海华夏城建设,以矿山生态修复后生态环境改善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和生态就业;安徽淮北绿金湖采煤塌陷地治理,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探索形成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发展新产业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的成功模式;云南大板桥探索出一条资源复合利用、经济开源节流的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子;浙江长兴县原陈湾石矿通过社会资本集中投入、建设运营推进生态修复,带动旅游发展;河南辉县市五龙山响水河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激活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拉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山东莱西通过废弃矿山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引入高价值农副产品加工业,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促进了产业发展。
另外,一些地方还探索形成了社会资本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土地综合整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模式。如: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形成的社会资本联合体建立基金开展设计—建设—投资—运营—移交的模式;上海嘉北郊野公园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科学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增减挂钩、土地供应等政策工具包和基金等金融工具,开展城市近郊自然生态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模式;湖北嘉鱼官桥镇的国土综合整治,在优化国土空间、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浙江温州通过赋予企业一定期限沙滩等优质旅游资源的使用权,充分发挥多企业联动和运营管理优势助力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海上花园”。这些都是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
问:如何发挥社会资本在生态修复领域的作用?在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市场化机制方面,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工作安排?
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是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今年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从长远来看,应切实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生态修复的责任主体、法定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提升市场化机制的法制保障,用刚性约束促进生态修复市场的培育。制定生态修复产品价格的定价机制、市场投融资机制等配套支持政策,逐步培育、发展和壮大生态修复市场。同时,结合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及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益分配比例和支出结构,在体现对资源补偿的同时,也应体现对生态的补偿,加大对生态修复支持力度。
目前,自然资源部正会同国家林草局,研究起草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在激活产权权益、完善财政政策、降税减费、优化“放管服”等方面研究具体支持政策,力求将具体措施政策与商业模式结合起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