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将在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等方面密切合作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座谈会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日前举行座谈会。会上,双方就全面深化合作、产学研密切结合、助力青海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事宜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杨汝坤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分别就双方合作提出建议。
王焰新建议,双方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围绕重大项目,及时交流想法,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展领域,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合作上台阶、上水平。
王焰新表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期在青海与当地的地质工作者开展各种地质勘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面临新形势,自然资源部门和地质工作要积极探索如何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发挥大的作为。青海的非碳基能源十分丰富,除了太阳能、风能、水能外,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地质工作应成为建设“碳中和”示范省的“先行官”“探路人”。同时,要从碳汇的角度去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建议开展典型冻土区水文地质监测、含水系统时空结构的探测和水文要素时空变异监测;开展水循环变化对碳循环的控制及区域碳源、碳汇功能的影响评估等。
杨汝坤就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巩固好、发展好双方一直以来形成的良好合作基础,继续推进好合作项目。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价等新领域开展新的研究,在地质找矿等传统行业继续加强合作。三是研究如何在生态建设、治理、保护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推进富硒富锗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编制和优化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推进地理空间大数据建设、信息化建设、一张图建设,切实做好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综合监管。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五是加强碳中和、碳减排、水循环、碳源、碳汇方面的研究合作,加强冰川、冰湖、冻土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方面的研究合作。“把青海省新的自然资源工作需求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人才密集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推进青海自然资源工作取得新成绩。”杨汝坤说。
“我们将发挥科研技术优势,加强与青海务实合作。”王焰新表示,他的团队将联合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共同在青海高原地区开展“青海典型冻土区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监测与水源涵养/碳汇功能评估”研究工作。同时,还将积极承担起为青海培养本地人才、建设本地团队的责任,把更多的知识理念、技术方法留给服务地区,打造一支支“带不走”的科技队伍。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韩生福,青海省地质调查局局长李世金,青海省地矿局总工程师潘彤,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于炳飞,以及青海厅相关处室、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