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院士专家献策陕北丹霞地貌保护与利用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王文昭 郝光耀 发布时间 2019-08-28

8月21日,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与会院士、专家就陕北丹霞地貌地质公园建设及保护利用等建言献策。

专家建议,一是构建陕北丹霞地貌的地学社会价值体系。打造以丹霞为主体、整合其他地质资源的地质文化村;合理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关系;高标准建设一批地质博物馆;完善绿色创新技术体系,打造卫星遥感技术、互联网技术、自然资源大数据技术、灾害早期识别技术在科考研究及保护利用中的应用;建立陕北丹霞地貌区水资源综合调查与承载力评价体系、区域自然资源生态安全体系和科普教育基地。

二是构建陕北丹霞地貌的多元人文价值体系。将红色文化作为陕北丹霞推介的核心文化元素,将丹霞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与红色文化的挖掘弘扬进行有机融合;提炼沿线民俗艺术文化的核心特质及典型元素;传承陕北丹霞区域窑居文化所展现的“天人合一”生态观;研究陕北丹霞地貌对沿线地域文化形成的影响机理,申报一批国家级及世界级文化遗产。

三是构建陕北丹霞地貌脱贫攻坚价值体系。以“圣地延安”为中心、陕北丹霞为载体、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红谷文化旅游走廊;策划“丹霞+科考”的美学观赏线路;建立“丹霞+林果业”的采摘生态观光农业体系。

独家稿件声明

本网站内容中注明来源为“中国自然资源报”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自然资源报”。转载本报稿件需经本报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Baidu
map